<{配资门户}>福建:民营经济大省的担当,新时代发展举措促腾飞{配资门户}>
编者按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的产生和弘扬之地,亦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和实践之地。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七成左右的税收、地区生产总值、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以上的市场主体数——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后,作为民营经济最早的发轫地之一,福建迅速行动,发布实施《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37条任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随其后,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时出台《福建农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引导辖内行社聚焦重点领域、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血脉畅通”。
近日,《中华合作时报》赴福建民营经济一线调研,记录下福建农信以金融力量为市场主体“输血赋能”,以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发展沃土的新作为、新故事。
经济是肌体福建农村信用社贷款系统,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作为普惠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福建农信在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方面有哪些积极担当和创新作为?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向《中华合作时报》介绍,福建农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创新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为市场主体“输血赋能”,助力推动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向“民营经济强省”跨越。
一组数据,印证了力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信力量”:
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农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076.1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69亿元,增幅14.19%,贷款户数近3.7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77.28亿元,比年初增加560.3亿元,增幅19.89%,高于各项贷款增幅9.32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超68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均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2023年7月,由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福建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开展的2022年度福建省银行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励评价结果公布,福建农信荣获“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励评价一等奖”,位列第一名。
“首位”“第一”背后,正是福建农信持续创新金融产品、重塑服务模式,为民营经济精准“输血”、多元“赋能”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
↑图为晋江农商银行金融助理走访民营小微企业。
创新金融产品为市场主体精准“输血”
晋江,“晋江经验”诞生地。
这里是民营经济的热土:在晋江30万户市场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8%福建:民营经济大省的担当,新时代发展举措促腾飞,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
晋江磁灶某陶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我们公司还是一家小微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资金。是晋江农商银行不嫌我们规模小,主动给我们信贷支持,让我们有了扩大生产的底气。”回忆起企业发展初期与晋江农商银行的“结缘”,该公司总经理谢先生记忆犹新,“即便是前几年原材料价格大涨的困难时期,晋江农商银行总是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及时的帮助。”
今年,这家公司引入了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计划加强科技投入、精缩生产线。如今,“资金从哪里来”早已不再是谢先生需要面临的难题。
“这一次,是晋江农商银行的‘提质增产争效贷款’,让我们有了转型升级的底气。”谢先生赞叹道。
一个个项目孵化孕育,一次次技术迭代升级,一家家企业发展壮大,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是福建农信精准施策、为市场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的行动力和创新力。
↑图为漳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现场采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
在漳州,某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最近眉头舒展。
“漳州农商银行的‘技改贷’就像是一场资金‘及时雨’!”该负责人感慨道。
原来,在了解到该企业急需扩建项目的资金后,漳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主动上门调研,积极对接工信局、产权评估机构等,快速将114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技改贷”发放到位,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难以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和足值的抵押物,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漳州农商银行抓住这一“牛鼻子”,不断创新贷款方式和信贷产品。该行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根据企业过去表现、社会信用及经济实力等信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实行信用“扩容”。同时,开发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灵活匹配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贷款要素,为客户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
在南平,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最近喜出望外。
“在我们牧场,最值钱的就是这些奶牛了。没想到活牛还可以作质押,这笔贷款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该总经理对南平农商银行的“活体质押贷款”连连“点赞”。
↑图为南平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前往生态农业公司调研奶牛养殖情况。
畜禽是养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却难以成为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抵押物。俗语“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便是对活体动产资源风险大、变现能力弱的真实写照。
为支持奶牛养殖这一当地特色产业,南平农商银行经过现场调研、多次商讨、反复论证,创新推出“农商行+养殖企业+人民银行中征网”三位一体的活体质押贷款,解决了养殖企业融资难、生物质押资产监管难、贷款风险管控难、贷后勘察成本高等痛点,帮助养殖企业把“生物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动力。
放眼八闽大地,福建农信紧扣民营企业所愁所盼所急,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增强信贷供给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适配性,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驾护航”。
在加强对接重点客户清单方面,福建农信依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合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涉农生产主体、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社保卡等重点业务清单,充分挖掘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重点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等。
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农信支持省政府重点工作清单贷款6446户,贷款余额29.63亿元;支持省发改委重点项目112个,共发放贷款67户,贷款余额5.07亿元;支持省水投投资项目9个,发放贷款5户,贷款余额5800万元;支持涉农生产主体8088户,发放贷款42.4亿元。
在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方面,福建农信持续加大“提质增产争效贷款”“乡村振兴贷”“商贸贷”“外贸贷”等政策性贷款投放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政策,发挥央行再贷款资金低成本优势,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申请力度,切实满足民营小微市场主体信贷需求。
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农信累计投放政策性贷款450.17亿元,比年初增加150.17亿元,增幅50.15%;累计投放提质增产争效贷款8675笔、金额83.96亿元,笔数、金额分别占全省银行业90.79%、60.15%;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380.87亿元,其中再贷款占全省银行业超40%。
重塑服务模式为民营经济多元“赋能”
早上八点,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东街的东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海鲜区是蟳埔阿姨的“主场”,头上簪着亮丽鲜花的她们,把鱼获按颜色、大小、长度分类码放得整整齐齐。选品、称重、装袋、扫码、付款……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体验,背后是泉州农商银行为东菜市场打造的“福农智慧联盟商家”平台系统。
据悉,这一智慧管理系统,采用“银行批量入网,商户自主收单,管理方统一监管,消费者扫码支付”的业务模式,搭建起“G端(市场管理端)+B端(摊贩管理端)+C端(消费者使用端)”共享的金融场景生态圈,为其提供覆盖对账、缴费、收款、促销、支付、授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到菜市场回访使用“福农e付”的商户。
“系统提供集支付管理、商户管理、报表管理等为一体的智慧场景服务端口,还可以帮助市场做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喜好,引导商户及时调整品类,提升经营效率。泉州农商银行帮我们实现了数字化、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东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晚上九点,走进福州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潮溜街夜市,幸福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来自福建省内、乃至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地的各类特色美食引得食客们频频驻足。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后,老北京爆肚的摊主林女士抽空打开智慧夜市管理系统的商户端,“战绩”颇佳——收款43笔、合计1307元;同一时间,夜市管理者陈先生打开系统的管理端,点开日榜,98家摊户的成交笔数、营收排行一目了然,老北京爆肚势头强劲,高居“榜一”。
福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为潮溜街夜市打造的智慧夜市管理系统,融合了“统一收银”“智慧分账”“资金监管”“缴费对账”“经营分析”“信贷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方便管理方和商户方日常经营管理,助力夜间经济“热起来”。
大量的交易数据,为商户、管理方和银行都创造了价值。凭借良好的信用和夜市经营数据,摊主小陈最近刚刚从福州农商银行申请到10万元的“幸福快贷”,用于购入原材料等……
↑图为福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为办理智慧收单的商户送上节日鲜花。
从单一信贷支持,转变为多元“赋能”——以福州、泉州农商银行为代表的福建农信,正依托自身的金融优势和数字化能力,为菜市场、夜市、商超、企业等打造集账户管理、结算服务、经营分析、融资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管理系统,为其提供不止于信贷的差异化、特色化增值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菜市场、夜市因为使用了福建农信的智慧管理系统,成功纳统(纳入统计),小摊主、个体经营户也成为地方税收的贡献者。
通过创建多场景生态圈,打造交易闭环、数据闭环、资金闭环,是福建农信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重塑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民营经济质效的一个缩影。
在线上,福建农信还通过银政平台互联,用好“金服云”平台企业画像、信用分析、线上智能融资对接等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技术手段,实现企业贷款需求信息、政务信息、银行信贷信息无缝对接,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申贷客户提供快速关注、快速调查、快速服务,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对接新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农信累计通过“金服云”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59562笔、金额724.55亿元,比年初增加18063笔、金额165.2亿元,笔数、金额均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在线下,福建农信强化银担合作,主动对接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参与风险分担。落实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政策,持续扩大业务合作范围,加快推广“见贷即担”“见担即贷”的“总对总”批量担保模式,提高银担合作效率,将优惠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农信全省银担合作贷款余额170.45亿元,较年初增加29.79亿元,增幅21.18%,担保贷款户数4.32万户,全省共有8地市52家行社与4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合作,批量担保贷款余额112.10亿元。
金融为民,久久为功。
两万余名福建农信人,正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引领下,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易得性、覆盖面、满意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贡献着愈发强劲的“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