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门户}>多晶硅期货暴跌背后:需求断崖与产能过剩双重冲击,光伏产业链面临严峻考验{配资门户}>
今日国内多晶硅期货市场遭遇重挫,主力合约盘中一度逼近跌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光伏产业链的“命脉”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异动牵动着从硅片、电池片到终端组件的每一根神经。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背后多晶硅期货暴跌背后:需求断崖与产能过剩双重冲击,光伏产业链面临严峻考验,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
需求“断崖”:抢装潮退去期货暴跌,库存高压难解
4月历来是光伏行业的“抢装旺季”,但随着“430政策窗口期”临近尾声,下游电站集中并网需求骤减,组件企业订单量明显萎缩。数据显示,当前硅片厂隐性库存已攀升至20万吨高位,部分企业甚至选择“以价换量”抛售存货。一位行业人士透露:“组件价格已跌破0.7元/w心理关口,但签单量仍不及预期,产业链‘躺平’情绪蔓延。”
产能过剩“雪上加霜”:扩产潮撞上成本塌方
一边是需求退潮,另一边却是产能扩张的巨轮难以刹车。2024年国内多晶硅产量高达210万吨,远超全球180万吨的实际需求量,行业库存持续堆积至24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丰水期电价下调,叠加工业硅原料价格“腰斩”,多晶硅生产成本大幅下移。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逆势扩产,而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则被迫“流血退出”,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革命“暗流涌动”:颗粒硅颠覆传统格局
在这场腥风血雨中,技术迭代成为压垮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协鑫为代表的颗粒硅技术,凭借每千克35元的超低成本,正在蚕食传统棒状硅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指出:“颗粒硅纯度已突破99.9999%,且能耗仅为西门子法的1/3,技术替代势不可挡。”这场技术革命或将重塑全球多晶硅竞争版图。
全球市场“寒意”传导:欧洲需求熄火,出口遇冷
国内困局之外,海外市场也传来不利信号。欧洲光伏库存积压严重,一季度中国对欧组件出口量同比骤降40%,多国削减光伏补贴政策更令需求前景蒙阴。叠加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全球光伏市场“内卷”态势加剧,多晶硅价格失去外部支撑。
结语:
今日多晶硅期货暴跌,本质是光伏行业从“狂热扩张”向“理性生存”转型的阵痛缩影。随着政策红利消退、技术革命深化,产业链或将迎来新一轮残酷洗牌。行业分析人士提醒:“531新政窗口期前的需求反弹或带来短期喘息,但长期来看,唯有技术领先者才能穿越寒冬。”这场风暴,或许正是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重要事项:本文中的信息和意见只作为参考,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作者无关,作者不承担因根据本文内容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文章内容力求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